邹城市做好“治水兴水”文章 推动“美丽河湖”实现“三个蝶变”
近年来,邹城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提高科学精准治水能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水美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聚力推动“美丽河湖”向“智慧河湖、幸福河湖、效益河湖”迭代升级,实现水城共融、人水和谐。先后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国家节水型城市;大沙河(大束段)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获评省级美丽示范河湖、省级水系绿化样板。 坚持用心保障水安全,数字赋能提高科学管护水平,推动“美丽河湖”向“智慧河湖”蝶变。 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综合运用多种监测方式和技术手段,对河湖水质、水域等状况全覆盖监管,确保河湖治理管护无盲区、无死角。一是信息共享,实现“一屏看水、一网管水”。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传统河湖水图进行电子化改革,高标准完成105条河流和114座水库管理范围划定,科学编制29条重要河流岸线利用管理规划,完成东大河、望云河、大沙河等7条县级河湖的健康评价任务,并录入系统,实现河湖监管信息数据“一张图”,为直观掌握河湖状态、实施系统治理提供重要依据。二是空地结合,实现“精准治污、长治久清”。在重要河段、敏感水域设立视频监控点135处,综合运用无人机巡查、卫星遥感、视频AI识别等技术,构建起从陆地到空中、从平面到立体的河湖监管模式,有效扩大河道水体领域巡查监管范围,精准锁定河湖“四乱”问题点位,及时发现侵占河湖、妨碍行洪安全、破坏水工程、非法采砂、非法取水等违法犯罪行为,今年累计核实整改各类河湖问题5166项。三是建强平台,实现“及时预警、快速调度”。强化水务、生态环境、气象、住建等部门联防联控,依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雨情、水情、汛情等信息共享,为第一时间调度处理提供技术支撑。建设河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将739名河湖长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可实时查看水系图、巡河轨迹、巡河日志等,实现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一体化管理,今年以来全市河湖长按照“三个一”要求,累计巡河2.3万余人次。 坚持用心保护水生态,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环境,推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蝶变。 聚焦筑牢河湖生态防线,强化“下河”治污、“上岸”播绿,做好截污控源、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领域工作,河湖面貌及河湖水质显著改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增强。一是“控源+清淤”铁腕联合治污。对大沙河及支流小河小溪等“毛细血管”进行源头治理,关停沿线3家涉水污染企业,对禁养区内的6家养殖场全部关闭搬迁,完成流域周边农村厕所改造,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4座,有力减轻水污染。联合多部门力量,常态化开展河湖“四乱”清理整治,今年以来,出动人员1500余人次、各类机械110余台次,排查河道1200余公里,清理各类河道垃圾、水面漂浮物、菹草等300余吨,河道水环境有效提升。二是“储水+净化”全面修复生态。统筹推进污水再生回用、雨洪资源利用、景观开发等项目,建设9条生态透水拦沙坎和2处地表人工湿地,让汛期的水能“留下来”。河内修建生物岛珊8处,栽植水生植物19万株,人工增殖放流净水型鱼类近40万尾,有效提升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体自净能力。大沙河总体水质优良达到Ⅲ类、水生植被覆盖度达85.6%、生态流量达标率100%,对水质要求极高、被列为极危生物的“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和有2亿年历史的“仙女虾”频频出现。三是“护绿+增绿”治理水土流失。坚持治水、整田、修路、营林、布景相结合,总投资6650万元,加快实施水系治理、封禁育林、梯田整治等工作,建设清洁小流域1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9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5.76%。治理后的项目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5.8%,年增保土拦沙量17.99万吨、年增蓄水量216.23万立方米、农业年产值增加1329.15万元,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 坚持用心发展水经济,创新融合发展强村富民模式,推动“美丽河湖”向“效益河湖”蝶变。 围绕以水兴业、以水富民,把守护美丽河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倾力打造绿色为屏、活水贯穿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带,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一是创新依景彰文模式,全力擦亮历史名片。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沿大沙河打造韦贤教子文化、儒学研学游基地等景观节点,借力钓鱼台村“虺王钓鱼”典故发展休闲垂钓产业,定期组织北葛打铁花、山头花鼓戏等地方特色非遗展演,将北方民居和农耕文化相融合,大力发展水域特色民宿,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6万余元。二是打造滨水旅游项目,全力建设休闲综合体。注重培育山水风景典范,推动蓝陵古城、狼舞山、峄山成功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打造国家3A级景区康王谷、大沙河湿地、匡衡湖文旅小镇、大洪沟超级乡村、山水越峰“慢生活”休闲空间等滨水生态项目,先后推出民俗旅游、餐饮娱乐、康养研学等文旅产品,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3600万元。三是因地制宜以水定产,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采取“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围绕“一菌一渔一茶叶、两桃两莓两薯”9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采摘项目。例如,依托灵泉湖,与澳门神鲁水产公司合作,建设集娱乐垂钓、水产养殖、捕捞体验、渔业科普等于一体的高标准省级休闲渔业公园,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年产值1800万元,带动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00万元。 |
在线投稿
-
相关阅读
-
邹城:农机“黑科技”大显身手
-
联播快讯|“邹城蘑菇特色产业全链条融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获省级立项
-
联播快讯|“邹城蘑菇特色产业全链条融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获省级立项
-
联播快讯|“邹城蘑菇特色产业全链条融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获省级立项
-
联播快讯|“邹城蘑菇特色产业全链条融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获省级立项
-
联播快讯|“邹城蘑菇特色产业全链条融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获省级立项
-
【移风易俗】邹城市:乡村吹来文明新风
-
【移风易俗】邹城市:乡村吹来文明新风
-
精彩图片
-
党建引领守初心、凝心聚力谋发展
-
强强合作!金钢山酒业、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与邹城市“多向奔赴”
-
邹城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再获嘉荣 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级名单
-
家事审判“心”力量 邹城法院化解纠纷有“密码”
-
庭审观摩强联动 邹城市人民法院儒议和解入人心
-
强化协同联动帮扶,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乡村讲坛”活动第二站走进邹城平阳寺卫生院
-
鱼台县“第一书记联盟”第三分盟赴邹城学习乡村振兴产业项目
-
邹城市峄山镇:兵支书奋战“峄”线战旱情
-
新帖速递
-
邹城:农机“黑科技”大显身手
-
联播快讯|“邹城蘑菇特色产业全链条融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获省级立项
-
联播快讯|“邹城蘑菇特色产业全链条融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获省级立项
-
联播快讯|“邹城蘑菇特色产业全链条融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获省级立项
-
联播快讯|“邹城蘑菇特色产业全链条融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获省级立项
-
联播快讯|“邹城蘑菇特色产业全链条融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获省级立项
-
【移风易俗】邹城市:乡村吹来文明新风
-
【移风易俗】邹城市:乡村吹来文明新风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