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重生的台儿庄古城,江北水乡一处活着的运河文化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作者: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阅读:251

       发布时间:2021-10-20 21:07:39

       评论:0

    [摘要]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吴秀笔 发自枣庄夜入台儿庄古城,神似江南古镇,仿佛横店影视城,好像杭州宋城,恰如清明上河图,但它其实是一个“活着的运河”边的古城。 台儿庄古城夜景“千年运河千里行”暨“爱上大运河”中外媒体采风团来到山东枣庄,一下被“江北水乡”枣庄独特的运河风情所吸引。京杭大运河枣庄段史称泇河,开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吴秀笔 发自枣庄

    夜入台儿庄古城,神似江南古镇,仿佛横店影视城,好像杭州宋城,恰如清明上河图,但它其实是一个“活着的运河”边的古城

    重生的台儿庄古城,江北水乡一处活着的运河文化


    台儿庄古城夜景

    千年运河千里行”暨“爱上大运河”中外媒体采风团来到山东枣庄,一下被“江北水乡”枣庄独特的运河风情所吸引

    京杭大运河枣庄段史称泇河,开凿于明朝万历年间,全长约94公里,流域面积1828平方公里。自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开通后,是江北地区唯一没有断航过的大运河主航道

    作为京杭大运河唯一一段东西走向的航道,枣庄段运河与京杭大运河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目前,枣庄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段)、1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7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

    重生的台儿庄古城,江北水乡一处活着的运河文化


    台儿庄古城夜景

    历史上,位于枣庄市台儿庄区境内的台儿庄古城是傍水而筑、因河而兴的“水旱码头”,有着京杭大运河上最完整的运河文化遗产体系——至今保存有3公里长的古运河河道,被称为“活着的运河。台儿庄历史上曾是一座商贾云集、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水乡古镇,有着“一河渔火,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庄

    明清以来,枣庄因京杭大运河的流经、台儿庄古镇的繁荣,汇聚了来自京津、闽南、岭南、江浙、徽州、三晋等地的建筑文化、风俗文化、饮食文化、商业文化、漕帮文化等。借助京杭大运河,外来文化与台儿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南北杂糅、各派融汇的独具特色的枣庄运河文化

    1938年,台儿庄大战爆发,台儿庄一战扬名,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但台儿庄古城却不幸在战争中化为一片废墟

    古城重建,是保护传承运河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依托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儿庄大战旧址和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段,枣庄以台儿庄古城重建为载体,一比一恢复重建了1938年被日军炮火毁灭的台儿庄古城,留存古驳岸、古码头、古船闸原貌,使原有的运河水系框架得以继续发挥作用

    重生的台儿庄古城,江北水乡一处活着的运河文化


    台儿庄古城夜景

    恢复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先后被确定为大陆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经典案例奖”,成为古城建设和保护的典范

    自开凿通航400多年来,运河枣庄段河道通畅,物资商品流通如织,至今仍是京杭大运河南北航运的重要枢纽,建有台儿庄、台儿庄复线、万年闸三座国家Ⅱ级船闸,43公里主航道为国家Ⅲ级航道标准,可通行1000吨级船舶,对保证漕运,促进南北方物资商品流通发挥了主航道的作用

    运河申遗成功以来,枣庄全力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讲好大运河故事,塑造运河文化品牌,以带动当地文化旅游发展。枣庄实施了包括台儿庄大战旧址、大战纪念馆等在内的6项保护传承工程,构建“台儿庄古城—大运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大运河文旅小镇—微山湖”区域联动的“一城一河一区一镇一湖”运河文化带发展新格局

    近来,为抢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机遇,枣庄专门成立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建设指挥部,已制定《枣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工作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关键词: 枣庄 运河 古城 江北 大运河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