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清代福山县奇事:每逢大旱之年,当地科考往往容易出佳绩

    来源:胶东故事会   作者:胶东故事会

       阅读:473

       发布时间:2022-06-16 06:30:40

       评论:0

    [摘要] 古人信奉“天人感应”之说,常将某种社会事件与特定的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查阅史书县志,相应的记载,不胜枚举。以清代山东登州府治下的福山县为例,乾隆版的县志中曾记载有这样的奇事:每逢大旱之年,当地科考往往容易出佳绩。严格而言,“每逢大旱之年”是间接推论的说法。县志原文的记载是:“清洋河,在县东十步许,…

    古人信奉“天人感应”之说,常将某种社会事件与特定的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查阅史书县志,相应的记载,不胜枚举

    以清代山东登州府治下的福山县为例,乾隆版的县志中曾记载有这样的奇事:每逢大旱之年,当地科考往往容易出佳绩

    严格而言,每逢大旱之年”是间接推论的说法。县志原文的记载是:清洋河,在县东十步许,……逆河上流而南数武,中有大石数块伏水中,若岁值石出水上,则邑发科甲,甚验

    清代福山县奇事:每逢大旱之年,当地科考往往容易出佳绩


    按此记载,直接能预示当地科考成绩的自然现象,实际上是清洋河(内夹河)水位与河中几块大石头之间的高度差。不过,一方面由于历史变迁,这些大石头早已无处可寻;另一方面,清洋河的水位与旱涝又有密切关系(石在水下,说明下雨多;石露水面,说明下雨少)。因此,为方便理解,就根据县志原文推导出题目所说的结论

    空口无凭,要证明上述说法成立,自然需有详细的数据支撑。笔者初读福山县志时,曾将信将疑,后分别整理清代中前期福山干旱年份和科考成绩,比对之后发现大体如此,这才信然。接下来,就摘取部分数据,用于佐证

    康熙九年,福山“旱至六月初。而当年春闱,城里鹿家两兄弟鹿廷瑄(后官至知县)、鹿廷瑛(后官至监察御史)同科考中进士

    清代福山县奇事:每逢大旱之年,当地科考往往容易出佳绩


    康熙十一年,福山“春旱。当年秋闱(乡试),西塔埠庄村的刘逢甲以全省第二十八名的成绩考中举人。除此之外,还有两人成为贡生

    康熙五十六年,福山又“。当年秋闱,福山人吕其爵和刘联声同榜中举,前者排名全省第六十,后者排名全省第六十七

    随后的康熙五十七年,福山“大旱。当年春闱,谢氏家族的谢光纪高中进士(后官至知县)

    雍正时期,福山县志无“大旱”记载,暂时无法对比。而到了乾隆年间,又有贴合的案例。乾隆十九年,福山又有旱情。当年春闱,来自古现王氏家族的王希旦考中进士

    清代福山县奇事:每逢大旱之年,当地科考往往容易出佳绩


    以上都是两相符合的情形。要知道,考进士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很多州县数百年间考取的进士都只有二三十个。而福山县在短短七八十年的时间里,三次旱天考中四名进士,的确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当然了,县志中也能找到相反的例子。比如,康熙十二年,福山“春旱无麦”,当年春闱福山科考却无人成名。不过,就总体数量对比来说,“清代每逢大旱之年,福山科考往往容易出佳绩”的推论,还是可以成立的

    至于“旱天”或者说“清洋河的大石头”为什么会影响福山的科考成绩?答案无从知晓。如果合理推测的话,有可能是因为前几次的应验,后面的考生便信之不疑,把这一现象当作“天意”,从而增加了考试的信心。而在学问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谁的信心足,谁自然也就考得好了(本文作者:耳左月)

    关键词: 福山 县志 大旱 科考 大石头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