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济宁党建 | 汶上:村企双向奔“富” 小瓜苗种出大产业

    来源:网络   作者:声远热闻

       阅读:702

       发布时间:2024-08-02 18:01:17

       评论:0

    [摘要] 一家甘薯育苗龙头企业,牵手45个村种植甘薯苗超过12万亩,产值达5亿多元。近年来,汶上县次邱镇通过搭建“村企联建”桥梁,小瓜苗种出大产业,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共富路。眼下,甘薯育苗进入病虫害防治期,在汶上


    一家甘薯育苗龙头企业,牵手45个村种植甘薯苗超过12万亩,产值达5亿多元。近年来,汶上县次邱镇通过搭建“村企联建”桥梁,小瓜苗种出大产业,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共富路。


    眼下,甘薯育苗进入病虫害防治期,在汶上县次邱镇沈堂村甘薯育苗基地,来自当地龙头企业济宁金藤薯业的技术人员正在指导村民打药、除草。


    济宁金藤薯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黄小安:“现在我们培育的这个大田苗,8月份开始剪苗发往南方,一亩地头一茬可以剪3万株左右。”


    去年,沈堂村通过发展甘薯育苗,村集体收入达到20多万元,但就在几年前,沈堂村还是发展后进村,一直没有找到致富的路子。


    汶上县次邱镇沈堂村党支部书记郑龙:“我们也想发展特色产业,但是没有思路,也知道镇里甘薯(育苗)产业很好,但是咱不懂技术,和企业也没有联系,所以根本不敢种。”


    就在沈堂村为找不到致富门路发愁的时候,当地一家甘薯企业同样遇到发展瓶颈。济宁金藤薯业是一家集甘薯育苗、销售等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繁育的优质脱毒种苗达3亿株。


    济宁金藤薯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学:“我们公司每年都需要繁育大量的种薯,需要很多的土地,我们都是在外地种植、承包土地,管理不方便,成本也很高。”


    汶上县次邱镇党委委员蒙蔚:“企业和村都有需求,但是信息不对称。”


    为推动村企联建,2022年,次邱镇成立甘薯产业“共富联盟”,通过资源共享、党员共育、品牌共创等形式,搭建村企合作桥梁。


    汶上县次邱镇党委委员蒙蔚:“首先我们跟企业谈判,为联盟村争取到了最大利益,约定‘保价回收’,把风险降到最低,架起了‘低保桥’。再一个召开了一次专题培训会,现场讲政策、讲市场、讲技术、解难题,搭建起了‘信任桥’。另外采取定期召集活动、一对一精准对接等方式,进一步增加村企熟悉度,打消顾虑,最终建起了‘合作桥’。”


    2023年,当地党委政府牵线搭桥,沈堂村加入甘薯产业“共富联盟”,不到一年,甘薯育苗面积发展到15亩,当年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余元。


    汶上县次邱镇沈堂村党支部书记郑龙:“所有的这些地全部就是企业那边,全部给咱负责,全程的技术指导,这些苗全部负责回收,咱这一亩地的纯利润一年大概在4000块钱以上。”


    汶上县次邱镇甘薯产业共富联盟成员刘浩东:“我们加入了甘薯联盟,我们有了优先的购苗权,现在种苗跟技术问题我们都解决了,苗也不愁卖了。”


    为扩大“共富联盟”朋友圈,当地以金藤薯业为平台载体,打造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重点面向村党组织书记、村级后备力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群体,提供技术培训。联盟成立以来,累计培训种植户200多人次。


    汶上县次邱镇党委副书记郭玉琢:“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村民们提供了近1000个就业岗位。”


    目前,“甘薯产业共富联盟”已吸纳全县45个村从事甘薯育苗,建设5000余亩高标准温室育苗大棚,年销售10亿多株薯苗,带动薯苗种植12.3万亩,36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年销售额达5亿元。


    汶上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冲:“压实镇、村、部门三方责任,找准村企在资源、需求、项目等方面的利益连接点,实现村企联建共建、融合发展,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村企双向奔‘富’。”

    关键词: 甘薯 汶上县 济宁 联盟 产业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