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汶上县探索新时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

    来源:大众网

       阅读:166

       发布时间:2024-05-04 23:10:34

       评论:0

    [摘要] 近年来,汶上县教体局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锚定“教育强县”目标定位,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心任务,大力实施“强教兴县”五年赶超行动,多措并举,探索出一条县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统筹推进学校建设,筑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硬支撑” 汶上县实施义务教育薄改和能力提升工程,着力解决“城

    近年来,汶上县教体局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锚定“教育强县”目标定位,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心任务,大力实施“强教兴县”五年赶超行动,多措并举,探索出一条县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统筹推进学校建设,筑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硬支撑”

      汶上县实施义务教育薄改和能力提升工程,着力解决“城区挤、乡村弱”问题,出台《汶上县“强教兴县”五年赶超行动规划》和6个“三年行动计划”,根据未来3—5年生源变化趋势和办学需求,稳步推进各类教育项目工程,进一步夯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础。汶上县加快推进学校整合建设,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农村小学、教学点26所,新建城区中小学校2所,扩建规划城郊中小学校5所,形成常住人口变化趋势与空间布局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新格局;新改扩建、维修各类校舍1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5亿元,82所中小学校200余个建设项目实现标准化;实施中小学实验教学设施配备更新工程,全县学校教学器材仪器配备率达到省定标准。

      探索“以强带弱”发展模式,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

      汶上县聚焦教师成长、学生素养、教学管理三大关键,坚持“抱团发展”“以强带弱”,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一体化。汶上县鼓励优质学校采用托管、挂牌、办分校等模式,实行“一长多校”管理办法,打破校际和城乡分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建立城乡间联盟型友好结对关系,形成“结对帮扶共同体”模式,截至目前共建设13个城乡结对联盟,4个教研共同体联盟,实现了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县小学、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南旺镇、郭楼镇列入省级强镇筑基试点乡镇,19所学校入选市“双百工程”,15所学校荣获市级及以上表彰。

      创建“教师交流培育”机制,增强教育教学“软实力”

      汶上县为解决教师短缺和城乡教学差距问题,强化校长教师交流,加大师资培育力度,实现优质均衡供给;制定《县管校聘改革实施意见》,精准核算编制、核定岗位,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选调乡村教师进城任教,打破交流轮岗“藩篱”,提升教师队伍活力;实行“校长挂职交流”“送教下乡”“回城跟师”等城乡教师交流措施,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实施“三名工程”,组建名师工作室,培养青年教师,目前培养中都名师150人,获评济宁“杏坛名师”17名,省市特级教师24名,全国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1名。汶上县拓展合作办学,与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合作,托管汶上一中、小楼小学、东门小学,实现优质师资共建共享;与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合作,组织教师跟岗学习、交流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创新“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县级教育“资源池”

      以“信息化赋能教育发展”为原则,汶上县创新“同步课堂”模式,建成县级教育资源池,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获得了省教育厅的推广。汶上县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制度文件,并加大资金、师资、技术、安全四大保障;与央企国新文化、科大讯飞合作,推进“互联网+教育”,实现“同步课堂”常态化、全覆盖应用,并承办了现场观摩会;累计投入5000万元实施了四大工程,建设了教育大数据中心和“同步课堂”网络直播中心,实现了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三个100%;鼓励教师开发微课程、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并与上级教育平台对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目前,汶上县“同步课堂”大数据平台汇集教育资源1530万件,覆盖全学段、全学科,惠及全县9万余名师生。


    关键词: 探索 新时代 近年来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