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乡村振兴|微山:盘活“闲置房” 打造“共富屋”

    来源:网络   作者:声远热闻

       阅读:495

       发布时间:2024-07-24 14:03:47

       评论:0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在城里安家,农村房屋大量闲置。如何把这些闲置资源盘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微山县西平镇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发展“庭院式”经济,探索出一条乡村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在城里安家,农村房屋大量闲置。如何把这些闲置资源盘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微山县西平镇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发展“庭院式”经济,探索出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模式。


    在西平镇杨堂北村村民曹夫美的小院里,她正在和村民将村里制作的成品香进行分拣包装。自从村里建起了村办企业,她就将小院打造成了产品加工点,足不出户就能挣钱增收。


    微山县西平镇杨堂北村村民曹夫美:“都在这周边住,都集中到这个地方干。一天干一百来盒,一个月1000来块钱,够个零花、买个青菜啥的。”


    在杨堂北村,这种“庭院式”的加工点还有4家。西平镇有7个行政村,人口9500多人。以前村民收入以土地为主,收入不高,村民大多外出打工。


    微山县西平镇杨堂北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军:“现在俺村里1000多个人,住在这里的也就是400多口人,空闲的院落能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为盘活这些闲置资源,拓宽村民和村集体增收渠道,近年来,西平镇积极探索“庭院工坊”发展路径,依托辖区内纺织、木制品加工等企业,引导各村盘活闲置资源,开办村级企业,发展延链项目,打造镇域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微山县西平镇党委副书记王亚博:“为切实提升村级“造血”能力,我们建立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联合党委,依托辖区企业发展实际,瞄准产业补链延链,梳理出了一批适合村里的发展项目,从项目引进、资金扶持、优秀人才回引、项目建设等各个环节上牵线把关。”


    瞄准镇上一家木材加工企业的下脚料,今年初,杨堂北村盘活村里一处闲置宅基地,通过村集体、村民入股的方式,整合资金近20万元,成立镇里第一家村办企业——凯盟香业。


    微山县西平镇杨堂北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军:“村里占股30%,村民和村“两委”(成员)再出一部分资金,(利润)按入股比例平均分配。”


    同时,为方便村民灵活就业,企业还采取“客户点单、工坊分料、农户加工”的模式,引导村民将原料带回家,发展“庭院经济”。


    微山县西平镇杨堂北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军:“加工的料,他领回家,可以在家生产。成型了之后,咱村里收过来就统一销售。”


    为推动这一产业发展,西平镇由党员牵头,对每一个村办企业都明确了包保干部,在用地、资金、人才、销售等方面,为村里提供服务保障。


    微山县西平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建华:“包保干部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渠道,为村办企业对接联系销路、拓展业务。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三资’的监管力度,确保村‘两委’班子把资金用好,把村企办好。”


    良好的创业环境,也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党员李科之前一直在外地经商,看到家乡发展的好前景。今年3月份,他回到了杨堂北村。西平镇辖区有3家大型木制品企业,每年仅纸箱需求量就达到上千万只。看准了这个商机,李科以自家闲置房屋入股,又投资了20万元,参与开办了一家纸箱包装厂。


    微山县西平镇杨堂北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军:“这两个厂子,总共能解决30多人就业。今年,村集体经济能突破20万元。”


    目前,西平镇共创办3家村办企业,打造4处“庭院工坊”,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预计每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余元。

    关键词: 西平 微山县 村民 北村 村里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