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文言物语话东平之十五」东平路**印:那时风云激荡

    来源:

       阅读:358

       发布时间:2021-10-22 17:28:38

       评论:0

    [摘要] 文物小档案名称:东平路青铜官印年代:中统五年(1264年)形制:橛纽,长方形印面,通高5.4cm,长7cm、宽4cm、纽高4.5cm,重379.9克材质:青铜馆藏:东平县博物馆 元代中统五年东平路官印金元之际,山东地区往来征伐,兵连祸结,生灵涂炭。1220年,割据势力严实归顺蒙古,次年进驻东平,劝农桑、兴府学,父子两人励精图治近半

    文物小档案

    名称:东平路青铜官印

    年代:中统五年(1264年)

    形制:橛纽,长方形印面,通高5.4cm,长7cm、宽4cm、纽高4.5cm,重379.9克

    材质:青铜

    馆藏:东平县博物馆

    「文言物语话东平之十五」东平路**印:那时风云激荡


    元代中统五年东平路官印

    金元之际,山东地区往来征伐,兵连祸结,生灵涂炭

    1220年,割据势力严实归顺蒙古,次年进驻东平,劝农桑、兴府学,父子两人励精图治近半个世纪,成为乱世中的一方绿洲

    东平博物馆的元代东平路官印,也许就是那个乱世的印证

    该印由新中国成立初原清衙役上缴,印文东平路中统五年十二月分印记

    ,长方形印面,橛纽,通高5.4cm,长7cm、宽4cm、纽高4.5cm,重379.9克

    元代官印形制古代官印的形制,主要是方形或长方形,绝大多数为方形

    1955年,国务院颁发文件,规定国家机关公章改为圆形

    其实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

    印章,才是中国最早的圆形官印

    目前,方形官印只有两个,一个是印在人民币背面的篆文行长之章

    钤印,另一个是驾驶证上的某某交警队的印章

    印章源于何时,众说不一,战国时,纵横家苏秦佩戴六国相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使用

    元朝建立之际,各项制度初创,官印也处于变化当中

    一是汉文官印与八思巴文官印并存,八思巴字颁行之前,官印文字沿袭宋金时的汉字九叠篆,方形、橛纽;二是早期(中统年间)官印铸造机构为行中书省,到至元元年时改为中书礼部

    1973年,聊城东阿曾出土东平路宣抚司奏差黄字号印

    ,边侧刻中统元年七月日造,方形,非常规整,于东平博物馆的元代东平路官印处于同一时期

    「文言物语话东平之十五」东平路**印:那时风云激荡


    东平路宣抚司奏差黄字号印(网络图)

    东平博物馆的元代东平路官印,铸造于中统五年

    (1264年),早于八思巴字颁行(1269年),但该印不是汉字九叠篆,也不是方形,且刻有分印记,工艺不精。因此,该印应为当时东平行省铸造的,用于东平路关隘、盐铁等处的分印

    「文言物语话东平之十五」东平路**印:那时风云激荡


    东平路印印文

    东平路的历史沿革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京东路拆分为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东西路治郓州(今东平县),后徙治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

    金朝,改宋朝的京东西路为山东西路,治所是东平府(今东平县),这是山东作为政区之名的开始

    蒙古占领山东后,在今山东范围内,先后设置了东平行省(1220年—1234年)、济南行省、益都行省等,这是沿袭了金朝的行尚书省制度,是中央政府派驻在外的临时机构

    后来由于战争等因素,行省逐渐变成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域

    1220年,严实率彰德、大名等州三十万户归降蒙古,蒙古以严实为东平行省

    兵马总管,治所在东平府

    1230年,改东平府为东平路,严实为东平路行军万户

    严实死后,1241年,其子严忠济袭东平路行军万户,管民长官,一如其父,当时领五十四州县,相当于现在省级区域

    1264年,因势力太盛,东平路析分为三路七州

    元朝的路都带有总管府的名字,称为某某路总管府,实际上是路

    1272年,改为下路总管府,辖须城、东阿、阳谷、汶上、寿张、平阴六县

    元朝的路,除都城所在的路以外,分为上下两等,规定十万户以上的路为上路,不及十万户的为下路

    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东平路为东平府

    严实父子治东平严实(1181~1240),字武叔,金末泰安长清人

    金末,初为百夫长,后任长清令

    1220年投降蒙古,行尚书省事,始治东平,1240年卒

    1261年,追封为鲁国公,谥武惠

    1213年,蒙古第三次南下攻金,山东成为蒙古、金朝、南宋、红袄军等混战之地

    蒙军攻掠山东后北归,金朝招募兵勇,严实为百夫长,次年,击败红袄军张汝辑,任长清县尉,后任长清县令

    1218年,南宋军队攻陷长清,严实旋而收复

    金朝东平行台蒙古纲怀疑严实与宋有勾结,兵围长清,严实降宋,任济南治中,趁机四处掠地,扩大地盘

    后感到宋朝兵力孱弱,不足凭恃

    1220年秋,木华黎诱胁严实以所属八州、三十万户降附,任命为山东西路行尚书省事

    次年,攻下山东西路治所东平,建立东平行省机构

    严实一生,仕金、投宋、降蒙,皆视三方实力而变化反复,目的为保存割据利益

    虽然投降蒙古,但却尽其所能阻止蒙军屠戮百姓,救人无数

    金元混战,中原板荡,百姓失所,文化遭到浩劫

    严实治理东平后,开荒辟野、轻徭薄赋、兴办府学,给乱世中挣扎的文人名士不啻提供了避难所而纷纷来奔,如徐世隆、商挺、王构、王恽、康晔、宋子贞、杜仁杰、孟祺、阎复、李谦、徐琰等,一代文宗元好问曾八次到东平,前后寓居七年之久

    大量文人的到来,为教育复苏创造了条件

    严实重建府学,派学者杨奂等专程到曲阜祭拜孔子,并将失爵北归的衍圣公孔元措迎至东平,先后迎请元好问、王磐、李昶等名儒为师

    严实死后,其子严忠济承袭职位,也大力资助府学,闳丽甲于齐鲁

    山东古代史评价元代,东平是山东的文化中心

    这些文人名士或为进入幕府、或传道授业,许多生员成为元朝重臣

    由于较早地恢复了儒学教育,元初,今内外要职之人才,半出于东平府学之生徒

    他们出仕后,以尊崇儒家思想为己任,对蒙古统治者的影响卓有成效

    元仁宗曾言: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可见,东平府学对蒙古政权的文化走向影响巨大

    (撰稿:陈淑锋)

    原文链接:博物观澜|关注整站优化网 学习更多seo相关方法...

    关键词: 东平 官印 中统 五年 东平路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