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北京中轴线建筑群落见证文明发展 古老与现代交织的都市画卷

    来源:网络   作者:声远热闻

       阅读:809

       发布时间:2024-07-29 17:50:24

       评论:0

    [摘要] 7月27日,在新德里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提交的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了59项。国家文物局局长

    7月27日,在新德里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提交的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了59项。

    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强调,北京中轴线不仅是中华文明特质的显著标志,而且突显了北京在全球著名古都中的独特位置,体现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理念及“中庸”“和谐”哲学思想,对全球城市规划与建设历史产生了长远影响,展现了古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例。这条7.8公里长的轴线,起始于13世纪,自北向南贯穿北京老城,涵盖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等15个关键遗产点,直至南端的永定门,两侧还分布有太庙、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形成了对称而富有节奏的壮丽景观,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面南背北”、“左祖右社”理念,以及对礼仪和秩序的重视,是中国历史变迁的实物见证。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指出,北京中轴线作为历时700年不断发展的整体,塑造了北京的城市形态,蕴含着古人对国家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理解,是理想都城秩序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象天法地”的自然观和宇宙秩序观。

    中轴线上的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如太庙、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不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也是古代礼仪制度的实体展示。“左祖右社”的布局源自《周礼·考工记》,体现了对祖先和土地的尊崇,与中轴线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都城的理想规划模式。天坛作为明清两代皇家祭天之所,以其“天圆地方”的设计,体现了对宇宙观念的尊重,对东亚地区的建筑风格有着深远影响。而先农坛则展示了对农业文明的敬重,尤其是“一亩三分地”的恢复,重现了古代帝王躬耕的场景。

    关键词: 都城 北京 天坛 秩序 中国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