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京杭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下水启航

    来源:网络   作者:声远热闻

       阅读:120

       发布时间:2024-08-22 20:07:30

       评论:0

    [摘要] 8月22日,京杭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顺利下水,正式开启内河新能源船舶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序幕,助推京杭运河航运步入电气化时代。在山东新能源船舶生产基地,长90米的蓝色LNG天然气动力船和67.6米



      8月22日,京杭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顺利下水,正式开启内河新能源船舶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序幕,助推京杭运河航运步入电气化时代。


    在山东新能源船舶生产基地,长90米的蓝色LNG天然气动力船和67.6米的电动力船,先后沿着下水滑道缓缓滑行,顺利下水。这两艘船作为京杭运河的首制船型,将有效减少航运货物对运河水质的污染。


    武汉理工大学绿色智能船舶与邮轮游艇研究中心主任裴志勇:“通过船、机、桨最优的匹配以后,能耗降低了10%,碳排放降低了15%以上,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降低了90%以上。还有这次同期下水的电动船,在整个京杭运河它的航行区内实现了零碳排放。”


    和燃油船相比,LNG天然气动力船百公里可节约燃料费3000元,电船可节省近三分之二。今天试行的90米LNG天然气船续航最大可达2000公里,主要用作长途运输;电动力船续航为240公里,主要用于临近港口间短途运输。


    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技术信息部副部长陈朋:“针对运河航道5米的平均水深,我们设计的船舶最大吃水4.5米,对新船型的首部进行了增加腰线的设计,阻力降低了6%,同时我们对尾部螺旋桨处进行了流线型优化改造,相比时速提高了5公里。”


    京杭运河是我国主要内河航道,目前在营船舶6万余艘,大多是老龄、高耗、低效船舶。工信部等部门连续三年出台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迎着政策东风,2022年,我市建成全国首个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强:“我们国家出台了以旧换新的政策,假说是1000总吨的散货船,就会补贴到220万,如果是集散两用船,还会乘以1.2的系数,像我们第1个90米的船补贴接近780万,而我们这个电船补贴接近360万,占了整个购船价格的1/3以上。”


    推动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济宁能源与武汉理工联合开发出LNG、电动集装箱船、集散两用船等4种新能源船型,纳入国家绿色智能内河船型目录。全面量产后,基地年可建造1000—2000吨级内河新能源船舶400艘,加快推进“气化运河”、“电化运河”,推动京杭运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洪岩:“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船舶正逐步成为内河航运发展的新趋势。今天,山东制造的首批内河新能源船下水,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北方地区标杆,对于引领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和绿色化发展、加快内河船舶升级迭代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船舶 内河 运河 新能源 船型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