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财政落实“绿色门槛”制度 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济宁市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绿色门槛”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助力全市节能减排降碳、绿色发展。 落实“绿色门槛”制度主要做法 一是严格执行“绿色门槛”制度。将符合“绿色门槛”制度要求作为财政资金申请前置条件,明确企业主体责任,由企业在申请财政资金时,对照“绿色门槛”制度进行自查。严格审核把关。在审核企业申报材料、提出资金分配意见时,严格对照“绿色门槛”相关要求,对企业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逐一审核把关,不符合规定的企业一律不纳入财政支持范围。按照“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要求项目实施单位严格专项资金管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二是用好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信息查询平台。市财政局认真履行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信息查询平台管理责任,加强平台用户信息管理,为各县市区和有关市直单位建立账号,提高平台使用效率,促进全市“绿色门槛”制度落到实处、发挥效益。 三是建立会商联络机制。济宁市财政局与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由财政部门牵头,发改、工信、生态环境、大数据、自然资源、交通、科技等部门参与的会商联络机制,并确定联络员,细化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和具体工作流程,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协商解决制度落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绿色门槛”制度成效显著 “绿色门槛”制度有效避免违法违规企业和项目获得财政资金支持,客观上促进了有限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了财政资金引导扶持作用,有力支持了企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 “绿色门槛”制度倒逼企业主动加严节能环保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客观上促进了绿色发展。“绿色门槛”制度的严格执行,确保了财政资金投向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较好地防止了财政资金流向节能环保不达标、损害生态环境的企业和项目。 2023年以来,济宁市共补贴3558户企业各类资金约14亿元,全部符合“绿色门槛”制度要求。同时,全市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对于各类企业补贴申请严格审核,确定不予支持企业12户,不予支持企业申请财政资金金额58.23万元。 |
在线投稿
-
相关阅读
-
“津多里杯”2025济宁市首届全民才艺大比拼月赛(第二场)入选名单公布
-
全国优秀!济宁1人、2集体在列!
-
暂停公告!
-
济宁市公交集团公交线路站点设置
-
济宁知识产权工作亮点纷呈 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济宁:减材料优服务 群众办事更省心
-
济宁市工程机械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会召开
-
济宁市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大会召开
-
精彩图片
-
武汉首开直达山东菏泽、济宁、临沂高铁,开通首日“一票难求”
-
限行、暂缓发车、非必要不外出,济宁发布防汛红色预警
-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入选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
-
济宁发布城市防汛红色预警 启动城市防汛二级应急响应
-
济宁公交集团:夜间高铁不到站 末班公交不发车
-
暑期已至,济宁公交将开通三条方特公交线路
-
济宁公交集团党委与济宁孔子文旅集团党委开展“三联三融三提升”党建联建活动
-
1至5月济宁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
新帖速递
-
“津多里杯”2025济宁市首届全民才艺大比拼月赛(第二场)入选名单公布
-
全国优秀!济宁1人、2集体在列!
-
暂停公告!
-
济宁市公交集团公交线路站点设置
-
济宁知识产权工作亮点纷呈 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济宁:减材料优服务 群众办事更省心
-
济宁市工程机械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会召开
-
济宁市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大会召开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