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新发展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大众日报

   阅读:175

   发布时间:2021-10-27 13:05:35

   评论:0

[摘要]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始终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全力畅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交通运输“大动脉”,交通引领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打通城乡融合关节点。深入实施“交通强市”战略,不断拓展“交通 ”功能,推动全市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人民交通为人民,始终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全力畅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交通运输“大动脉”,交通引领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邹城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新发展


打通城乡融合关节点。深入实施“交通强市”战略,不断拓展“交通 ”功能,推动全市农村公路由“线”成“”、由“”变“”、由“”向“”,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因路受益,邹城市域内形成了30分钟城市生活圈,建立了“一区一圈一带”现代产业体系;因路发展,邹城经济社会实现新飞跃,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20亿元,位列全国百强县第48位,山东省第4位。串起乡村致富产业链。借助便利的交通路网,构建市、镇、村三级农村邮政快递网络体系,建设13处镇级邮政快递公共服务中心和540处村级快递服务站,实现全域内寄递服务网络全覆盖。目前,全市农村快件日均送达量超过3.4万件,同比增长24.3%。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最后一米,2021年全市各寄递企业共帮助农户销售樱桃和核桃15.5万单、31.7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064万元,城乡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因道路畅通“满盘皆活

邹城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新发展


共享公共交通好品质。推动城乡公交服务均质化,调整优化城乡公交线路64条,运营总里程1700余公里,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镇街为节点,以行政村为终端”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全市609个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惠及群众210万人,年均客运量3000万人次以上。大力发展“定制公交”,开通服务厂矿企业、服务学校师生等各类定制公交140余条;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所有残疾人、60岁以上老年人、济宁户籍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免费乘坐

邹城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新发展


融入文化元素抓提档升级。积极探索“文化 交通”发展新模式,发挥好孟子故里和优秀传统文化富集的资源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四好农村路”建设,刻画道路“风骨”,打造“美丽儒风路”文化品牌。目前共打造“孟母教子”“凿壁偷光”等富含邹城特色文化符号的道路30余条,人、路、车、墙共同入画,绘制了一副和谐交融的乡村美景。在现有“四好农村路”之间,点缀建设“四好农村路”展厅、游园、儒风文化等节点,建设农村公路驿站16处,增设错车台和停车港、观景台等设施,串联全市368个美丽乡村A类示范村,致力提升“行在画中”的品质体验

邹城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新发展


邹城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新发展


突出文旅融合抓发展。运用创新手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激活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施“交通 专线”工程,开设4条“邹东深呼吸”文旅专线,一日游线路5条、两日游线路3条,为游客提供便捷多的旅游交通服务。实施“交通 景点”工程,完善峄山、上九山、明鲁王陵等景点的周边路网260余公里。实施“交通 乡村”工程,实施凤栖桐花景区和大洪沟、泉山沟民俗村的路网建设工程,助力邹城乡村振兴。通过“四好农村路”的引领带动,年均可吸引乡村旅游游客160万人次、助力农民人均增收1.2万元,累计带动农民就业7.6万人。(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吴荣欣 通讯员 丁奎光 报道)

关键词: 邹城 邹城市 乡村 交通 货畅其流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