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9日讯 10月19日上午,济宁市任城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新闻发布会。从发布会获悉,济宁市任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强力推进,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对标国内先进水平,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办事不求人,结果可预期,服务有温度”为目标,以“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网上办”为突破,以政务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基层化、法治化”为方向,努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四最”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竞争力。
任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曾凡玉说,近年来,任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部署要求,狠抓“放管服”改革,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高,全区营商环境连年攀升。在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任城区荣获“优秀”等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今年以来,任城区严格按照“全市走前列、全省争一流”目标,不断夯实营商环境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协调联动、开放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67亿元,居全市第2位,同比增长12.4%。前三季度,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4亿元、居全市第1位,实现税收42.3亿元、居全市第2位。新增“四上”企业99家、总量达到1052家,均居全市首位。 据介绍,任城区坚持把“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作为“头号工程”,凝心聚力抓好推进落实。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对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产业发展快速突破。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以建设都市型工业样板区为抓手,全力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3条产业链。今年以来,大力实施企业攀登计划,22家企业纳入市级“攀登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达到70家,新认定市级以上瞪羚企业13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地方性银行在任城设立分支机构,卡松科技、嘉源检测等12家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库,潘多拉成功与上市辅导机构签约。上半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7.58亿元。现代物流业强势崛起。江北粮食物流园即将完工,跃进沟航道改造升级、京杭运河主航道“三改二”工程加快推进,2000吨级济州港建成开航,运河水路运输实现通江达海。商贸服务业扩规提质。全市第二家万达广场顺利开业,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全省单体最大的商业综合体—济州上城,11月底开业运营。1-8月份,全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04.5亿元。 发展支撑强劲有力。政务服务更加优质。全面推行“全程网办”“区域化评估”“水电气暖统一报装”“多维立体一站式服务”,“市县同权”“一链办理”等改革措施落地显效。探索实施“多测合一”“联合验收”,深入推进“模拟审批”“信用审批”,在全省率先启动“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获评“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奖项。优化商事手续办理,个体工商户智能审批系统应用全面铺开,简易注销实现全程电子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不断提升。创新驱动有力有效。92家科技型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14个项目列入山东省2021年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新建成省级以上科创平台9家。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名科技工作者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任城获评全市“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投资拉动持续增强。9个省级重点项目快速突破,济杭物流项目提前完成年度投资目标,昆仑天格项目完成罐区基础施工,中煤科工项目一期完工、治理采煤塌陷地1500亩,国家发改委、中科院给予高度认可。8个市级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超85%,龙拱河特大桥等9个市级一级星标项目稳步推进。总投资159亿元的2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01个5G基站完成建设。1-8月份,全区民间投资增速达85.1%、民间投资占比增幅达23.6%,均居全市首位。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建立党政主要领导“顶格”推进机制,推行区级领导招商全员负责制,打好“产业招商、企业招商、园区招商、亲情招商”组合拳,今年以来新签约项目25个。1-8月份,实际利用外资4600万美元,“十强”到位内资完成实物工作量18.7亿元。实施产业链人才攀登计划、“任才回乡”工程,1-9月份,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产业急需紧缺人才242人、海外青年留学生9人、硕士青年人才404人、本专科青年人才9040人,总量居全市首位。 民生水平快速提升。教育事业健康发展。6所幼儿园主体完工,7所学校投入使用,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区级本科上线数达1883人,上线率较去年提升20个百分点。食堂改革惠及学生1.6万余人,专职保安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不断完善。1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完成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区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改造敬老院2处,增加护理型床位200张,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235万元,列支180万元为400余名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国家级现场调研会在海能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召开,人才夜市获评全省就业创业地方创新事件。发放创业贷款3.1亿元,带动就业5000余人。1-9月份,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68万人、参保率100%,均居全市首位。 城乡环境更加宜居。济北新区、高铁新城加快融合。鲁南高铁济宁北站顺利推进,共青团路北延、站前路加快建设,“七纵四横”路网框架建设成型。运河新城加快崛起。“运河新城核心区一体化综合开发项目”启动实施,梁济运河西岸道路北段建成贯通,月园建成开园,安顺路北段、泰宁路东段竣工通车,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完工,龙拱河特大桥、新城亮化、园林绿化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老城区加快更新。紧紧围绕打造精致城市目标,加快更新城市基础设施,国光路等4条道路建成通车,金塔路等5条道路完成改造,八亩地公园、杨家园绿地完成建设。新建公共停车场6处,新增停车位700个,面向社会错时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地24处,对外提供车位1300余个。全速推动老旧小区改造,10个项目、41.66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全部开工,成功申报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经验做法被住建部、住建厅相继推广。 闪电新闻记者 杜宗浞 报道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