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 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济宁市任城区创新工作思路,依托全区信用体系建 设,探索实施智慧化街巷片长制,创新开发“街巷 片长”小程序,实行线上线下动态积分管理,以“小 积分”带动“大提升”,用“小程序”办好“大事情”。实 施以来,村民思想观念发生了喜人转变,由过去政 府主导变成了群众主动参与,由“要我整治”变成了 “我要整治”,由过去雇人每天 100 多元才能完成的 杂草、杂物、“四大堆”的清理工作,到现在志愿者们抢着干、比着干,乡风民风持续向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 升工作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区 344 个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已达 100%,建成清洁村庄 154 个,占所有村庄 44.7%, 建成美丽庭院 1.6 万余户,建成率 27%以上,群众开展志愿服 务活动 23 万余人次,节省村集体支出 2000 多万元。
一、实施街巷片长制,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排头兵” 一是选好环境治理“带头人”。将村庄划分为若干街巷、片 区,村级组织选拔街巷片长,把公道正派、敢说敢做、勇于担 当、热心公益的村“两委”成员或村民小组长、党员任命为街巷 片长。按照方便管理、就近分配原则,落实街巷片长分工,原 则上 500 人以下的村庄不少于 3 人,500-1000 人的村庄 6 人左 右,1000-1500 人的村庄 9 人左右。截至目前,全区 344 个村共 设立街巷片长 2000 多名。二是当好环境治理“吹哨人”。将环境 治理作为街巷长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各街巷长自觉清理自家 房前屋后、村居公共区域卫生,为群众作出表率。通过个别交 谈、专人劝导、张贴通告等方式引导本区域群众主动配合各项 治理任务落实。街巷片长每天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传平台, 并督促整改,镇街通过小程序后台查看每个村打卡、上传问题 照片、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对于动态更新慢的村庄在街巷片长 微信群进行调度,并线下由督导组进行督导,如二十里铺街道 潘王营村发现违规建设收废品站的问题,仅用 2 天时间完成清 理杂物、垃圾 4 吨,拆除围挡 1000 多平方米。全区共处理巡查 问题 11800 余件,自行完成 11000 余件,上报协调解决 800 余
件,巡访 3000 多个小时。三是做好村民群众“贴心人”。街巷片 长积极参与到美丽庭院创建、疫情防控、禁燃禁放、改厕、绿 化美化等农村一线工作中,积极倡导环保、健康理念,逐渐改 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并处理好民意诉求,切实做到“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二、用好“信用 志愿服务”充实环境治理“生力军” 一是“小积分”发挥“大作用”。把“信用”嵌入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工作中,依托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机,推行“信用 群 众志愿服务”活动,将环境卫生整治、美丽庭院创建、公共设施 维护等原本该群众自己做的、群众可以做的事,尽量交给群众 去做。按照参加志愿服务“每 4 小时积 1 分”的标准给予信用加 分,村民可凭信用积分到指定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或到幸福食 堂、村居直饮点等享受免费服务。已在 100 余个村开展 600 余 次示范个人表彰,表彰信用示范个人 1200 余人次,累计发放价 值近 20 万元的“志愿服务积分卡”,有力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 情。7 月 5 至 12 日,大屯村组织开展了“信用 大学生暑期社会 实践”活动,招募大学生开展村庄美化志愿服务,完成 40 余幅、 近 800 平方米的信用主题墙绘,节省资金近 6 万元。推行信用 积分制度,不仅明显减少村集体支出,还营造了“干多干少不一 样”的浓厚氛围,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郗庄村 村民自发出钱为村里安装摄像头,自带工具整修下水道,义务 给孤寡老人收拾卫生等等,这样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二是“爱 心超市”激发“新动力”。采用“积分制 爱心超市”新模式,是激
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目前全 区设立 200 多家“爱心超市”,村民通过打扫好、维护好自己家 前院后的环境,从而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形成了全民参与、 全员整治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一模式也减少了干群矛盾,使干 群关系更加和谐,由过去村干部强迫命令式转变成群众自发参 与、自己主动参与,村庄整体面貌得到极大提升。截至目前, 已有 6000 余户村民参与到评比中,其中 3000 余户已经在“爱心 超市”参与兑换活动。三是“公示榜”鼓动“好胜心”。制作“信用 美丽庭院”示范户公示牌、居民信用等级公示栏等 100 多面,每 月进行美丽庭院示范户评比表彰、更新月度信用之星榜,居民 可通过二维码动态查看自己的信用等级和信用积分,吸引村民 积极参与到村级重点工作建设。群众思想觉悟有了跨越式提升, 以往都是镇、村雇人打扫卫生,群众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现在,群众争先恐后参加志愿活动,积极增加自己的信用等 级,争取登上“光荣榜”。群众维护环境的自觉性高了,村容村 貌保持得也更好了,带动村风民风持续向好,形成了良好的舆 论氛围。同时,倒逼村民主动积极提报、监督信用信息的准确 性,促进了信用积分制度短期内迅速见到成效。 三、开发智慧化服务“小程序”架起科技治理“强支点”
一是“一键上报”提升整治效率。创新开发人居环境街巷片 长小程序,形成线下线上一体的动态管理模式。包括工作签到、 自查问题、问题整改、上级部门督导问题、美丽庭院示范户等 多个功能板块,巡查人员可通过文字、照片、视频三种方式实时“一键上报”。小程序上线以来注册用户 1500 余人,每日活跃 人数 1000 余人,全面推广后用户可达 2800 余人。二是“限时督 办”形成工作闭环。小程序具备督办功能,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限 期督办,镇街通过小程序后台对每个街巷片长上传整改前后的 照片进行对比,确定整改完成的则审核通过,并给予街巷片长 积分奖励,及时提醒办理即将到期的案件,形成发现、处置、 跟踪、督查、结案的工作闭环,从根本上解决了传送整改信息“跑 断腿”、整改进程缓慢、整改过程无从监督等问题。线下每天派 出 1 个督导组对 7 个涉农镇街巡查督导,突出问题形成书面通 报,送呈区主要领导和各位包保镇街的区级领导。今年以来, 已编发督查通报 120 余期。“街巷片长”小程序共计接收问题 3000 余件,其中已办结 2500 余件,办理中 400 件,办结率达 83%。三是“共建共治”推动乡村文明。依托小程序,通过宣传 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形成社会文明风尚。第一时间发布重要 信息公告,每日更新督查通报,推出“工作动态、通知公告、街 巷片长风采”栏目,在展现街道、村庄工作成效的同时,也以反 面教材、提醒教育的方式强化警示教育,提升社会共建意识, 推动基层治理更加高效有序。小程序上线以来,来共发布工作 动态 30 余期、通知公告 60 余条,表彰街巷片长 15 人,总阅读 量超过 5 万余人次、互动 1000 多人次。在区农业农村部门倡议 下,任城区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任·你品尝”的 10 多个目录企业积极加入小程序,主动向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志愿服务提供积 分兑换物资或商品折扣等爱心服务 80 余次,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