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喜欢《水浒传》,最早是从梁山好汉的绰号开始的。 记得小学的时候发小非常喜欢玉麒麟卢俊义,在此之前书生听姥姥讲过及时雨宋江和黑旋风李逵的故事,只是不知道玉麒麟卢俊义是谁,就去问姥姥,姥姥告诉书生卢俊义是梁山泊二当家。
及时雨、黑旋风、玉麒麟,这些绰号深深地吸引了书生。 从那之后,书生的小人书便多了《水浒传》。 老辈人说“少不读水浒”,书生没听老人言,小学就读《水浒传》的小人书了,幸好没变成暴力少年。 所以呀,我们不能因老辈人的一句话,少年时代就不读《水浒传》。 打不打架,脾气暴躁与否,与读不读《水浒传》真没太大关系。
至今,书生最喜欢的也是梁山好汉的绰号,相信读书生解读《水浒传》文章的朋友多少能看出这一点,每一篇解读的文章,书生都会把出场人物的绰号写上,也专门写过解读好汉绰号的文章。 本文要说的这位,出场次数并不多,没有惊世骇俗的事迹,形象相比宋江等好汉单薄,但他的绰号很有意思,也存在一些争议。 我们还是老样子,从探讨好汉的特殊之处来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位好汉。 1、小番子闲汉
宋江被江州通判黄文炳陷害后,晁盖等人劫法场救下宋江和神行太保戴宗。 宋江不是个喜欢报复的人,比如小张三睡了他的外室阎惜娇,宋江上梁山泊后没有报复,因为事业比这件事大得多。 可对黄文炳,宋江上演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场报复,杀了黄文炳全家老小,直到看见黄文炳被李逵一刀刀割肉吃了才解恨。 如此报复行为不难理解,江州的宋江是有机会出人头地的,蔡九知府赏识宋江,只要给宋江足够的时间,宋江一定能平步青云,可这好事偏偏被黄文炳搅合了,还让宋江没有了任何余地。
反正是落草,顺手出一口气也好,就这样有了黄文炳的惨死。 回梁山泊途经黄门山,遇上了欲去江州劫法场救宋江的摩云金翅欧鹏,神算子蒋敬,铁笛仙马麟,九尾龟陶宗旺。 这四位救人那是相当磨蹭了,真要指着他们,宋江和戴宗的尸体都凉透了。 救人这件事,怎么看都是胡编乱造,他们真要有那个胆量,提早一天就去了。 宋江也能猜到,只是梁山泊当时并不强,正是用人的时候,他们四个那么一说,宋江就那么一听,只要他们肯投梁山泊就行了。
欧鹏在介绍自家兄弟的时候,说马麟祖贯南京建康人氏,原是小番子闲汉出身。 看到这里,朋友们会对“小番子闲汉”产生疑问。 我们把这五个字分为两部分看,“小番子”和“闲汉”。 闲汉指的是无正当职业,以帮闲为生的人,也可以说是无业游手好闲之徒。 这样的人,《水浒传》里不少,最出名的是高俅高太尉,发迹之前的他就是以帮闲为生。
高俅蹴鞠玩的溜儿,加之运气好碰上喜欢玩球的王爷,平步青云了,马麟武艺高,但没遇上伯乐,最终无奈落草为寇了。 小番子指的是什么呢? 这就有争议了,有人说指的是缉捕罪犯的差役,这样理解不错,明清时期的确有这样的说法。 可根据原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活的年代,这样理解“小番子”就错了。 《水浒传》的时代背景是北宋,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明洪武三年去世。 宋朝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二中写道:“威仪尽识汉君臣,衣冠已变番子。凯歌还,懽声载路,一曲春风里。” 此处的“番子”,指的就是少数民族人。
所以,施耐庵作品中的一些我们难理解的词汇和称谓等,要以北宋和大元为准。 如此一来,“小番子”就不是差役了,而是指少数民族。 根据宋朝历史和部分地方志记载,南京建康的确有很多少数民族,大多是西夏俘虏。 而这马麟,就属于西夏俘虏的后裔,所以被称作“小番子”。
马麟的武艺不低,曾与一丈青扈三娘大战,把宋江看得眼花缭乱。 以此来看,马麟不是普通的帮闲,要么为官府提供情报,要么专一替乡绅恶霸当打手。 至于落草,肯定是看不惯某些事,比如不想继续与贪官污吏为伍,不想帮乡绅恶霸欺负老百姓等。 马麟,少数民族,至少有少数民族血统。 2、铁做的笛子 梁山泊好汉中,绰号中带“铁”字的一共五位,铁面孔目裴宣、马麟、铁扇子宋清、铁叫子乐和、铁臂膊蔡福,书生一般称其为“梁山五铁”。
裴宣的脸不可能是铁做的,他的“铁”指的是铁面无私;乐和的“铁”指的是他有一副好嗓子,就像敲击铁发出的声音一样响亮;蔡福的“铁”指的是胳膊粗壮,就像裹着一层铁;宋清的“铁”指的是其武器的材质。 马麟的“铁”呢? 大多数人认为他的笛子是铁做的;还有人认为他的“铁”跟铁叫子一样,形容他的笛声响亮,不像竹笛、玉笛等材质的笛子吹出的声音。 究竟是如何呢? 书生更倾向于大多数人的理解。
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不是寻常人,都是民间的高手。 因此,我们不能用审视平常人的眼光去看他们。 江湖人玩的就是个不一样,与普通人一样,那就不需要特意点出来了。 施耐庵给好汉们起绰号,大多体现的是他们的个性。 没有个性的情况下,才会采用他们的特长起绰号。
比如大刀关胜,他是个很刻板的人,平时不苟言笑,也没有什么个性,所以施耐庵给他的绰号是“大刀”,以其家族使用的武器为绰号。 马麟不一样,武艺二流,江湖名气也不大,所以想出名,就得玩个性。 就好比现如今的短视频直播行业,个性最为重要,除非是功成名就的人自带流量,否则很难被更多的人认识,像书生这般聊文史的人太多了,自身没什么名气,又不玩个性,不太可能获取很大的流量。 马麟的笛子,材质就是铁,主要体现自己的不一般,神话一点的说法就是他有“特异功能”,不光是他,很多梁山好汉都能称得上“特异功能”。 3、破敌靠声势
马麟武艺不低,但在《水浒传》江湖里也就二流,甚至二流偏下。 这样的人想在江湖混出个名堂,除去使用铁笛子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外,还需要造声势,这一点施耐庵给马麟写的出场赞诗有所体现。 “铁笛一声山石裂,铜刀两口鬼神惊。马麟形貌真奇怪,人道神仙再降生”(百回本);“铁笛一声山裂,铜刀两口神惊,马麟形貌更狰狞,厮杀场中超乘”(百二十回本)。 两个版本的赞诗差不多,体现的都是笛声和铜刀,顺序很重要,先有笛声。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马麟破敌先靠声势,铁笛吹奏出的巨大笛声就是声势。
大家可以想一想,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走在树林里,或者大白天自己走在空无一人的野外,忽然一声极其响亮的笛声出现,胆小的要吓破胆了,胆大的都能吓一跳。 那场景,不用经历,想想都可怕。 如此方式,气势上压倒对手,胆小的直接缴械,胆大的在心理上也受挫,马麟接下来就容易得多了。 所以说,马麟是靠声势破敌的代表人物之一,别人的笛声悠扬,他的笛声吓人。 当然,他的武艺也还说得过去。 结语:
我们时常说某几位好汉的绰号是不解之谜,其实不存在谜,只要多方位去考量,就能明白施耐庵的意思。 马麟,出场次数虽然不多,但奇特的绰号和对阵扈三娘时让宋江看了眼花的出彩表现让大家记住了他。 马麟功劳并不大,主要是武艺不高和非宋江嫡系身份以及当初撒谎救宋江而不受重视所致。
征方腊睦州之战,马麟与锦毛虎燕顺把守乌龙岭大路。与南军交战时,马麟被白钦用标枪射落马下,随即被石宝一刀剁做两段。 马麟短暂的生命就此画上句号,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互联网,很难核实明确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