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加载中
热门
城市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来源:印象中国行   作者:印象中国行

   阅读:493

   发布时间:2022-06-16 09:10:58

   评论:0

[摘要] 引言—名字由来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宜都已设有县制,名夷道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属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始得名。取“宜于建都”之意。宜都市今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图 长江自北向南沿东部边界流经宜都,清江在境内汇入长江主干流。梁山梁山位于鄂西宜都市西南32公里的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引言—名字由来

西汉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宜都已设有县制,名夷道县,

东汉

建安十三年(208年)属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始得名。取“宜于建都”之意。

宜都市今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

长江图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长江自北向南沿东部边界流经宜都,清江在境内汇入长江主干流

梁山

梁山

位于鄂西

宜都

市西南32公里的

潘家湾土家族乡

境内,其山势雄奇,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有着1500年宗教历史,山麓有佛教观音禅寺,山顶为

道观

金顶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梁山又名筐山,清康熙《宜都县志》载:“荆州图志称,宜都有高筐山,相传尧时大水,此山不没,如筐篚然,故云。清同治《宜都县志》又载:“梁山为邑中诸山冠,环大梁、群小山皆拥戴朝拱”故名大梁山。梁山方圆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20米,奇峰耸立,形如石笋,除南坡稍缓外,其余皆似斧劈刀削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上山独路险峻,有石质台阶千余级,登上金顶可鸟瞰群峰拱卫,纵观层层云海,聆听阵阵松涛,还可观长江,览

陆城

,望

峡口

,放眼

荆沙

及湖南澧县一带。梁山北边悬崖下20里长的探母沟,沟内古木参天、绝壁高耸、洞穴幽幽、溪流潺潺,是旅游、探险和避暑之胜地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梁山宗教活动始于

梁武帝

(公元502年), 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传说梁山与

武当山

同为一祖师菩萨,朝梁山,暮武当,显灵二刹。所以朝梁山的香客往往是星夜上山,争烧次日的头柱香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梁山山麓又名观音阁,据梁山谱人相传,观音阁自唐代出名,至清末,觉先和尚将其辟为丛林,建筑规模甚为宏伟,宽敞高大的神殿前后三重,十二间,还有方丈室、客房、卧室、厨房及其它生活用房。庙旁还建有一所“崇善学堂”,吸收善男信女的子弟和小沙弥入学读书。今天,观音丛林处已恢复建成大雄宝殿,其它殿堂也正在恢复之中

清江天龙湾

天龙湾位于宜都市五眼泉乡石门,这里建有湖北省第一座天文台、金色沙滩浴场、智慧道、智慧迷宫等,集水上运动、观光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环水而筑的“智慧道”沿途矗立着十一尊中外科学家的青铜雕像,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人类文明的海洋;依水而建的“智慧迷宫”采用八卦原理,向游客的智慧和知识储备提出挑战;智慧广场以彩色音乐喷泉为中心,用递进的环形廊柱相烘托,是游人理想的休闲狂欢场所。登上天文台,仰望苍穹,天龙湾尽收眼底

宋山森林公园

宜都宋山位于万里长江与八百里清江交汇处高坝洲境内,景区植被丰富,谷幽峡险,泉飞石静,云缠雾绕,被誉为:“植物的天堂,动物的乐园,人类的氧工厂。宋山因宋女升仙而得名,更因张飞在此演练骑兵,宋太祖赵匡胤题有佛寺“”匾而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宋山的竹是它的一大特色,这里共有楠竹、桂竹、刚竹、粉绿竹、早园竹、罗汉竹、紫竹、茅竹等数十个品种。因此,到宋山旅游,赏竹,也就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在海拔300多米的法泉寺背后,有一片50多亩的连片楠竹,平均高度在10至25米,它四季长青,秀丽挺拔,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南而常茂,是宋山的“竹海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东汉

时期,

佛教

就传入了宋山,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唐代

宋山称为

嵩山

,有“临济宗”僧人在此建庙传经,现尚存有“传临济正宗四十二世比丘们情源号洪海”碑刻为证。明嘉靖年间因宋山香火日盛,僧人月堂筹资修建了三重大殿,将寺庙更名为“

法泉寺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来自湖南、湖北的香客络绎不绝,烧香许愿,祈福祈寿者大有人在。宋太祖赵匡胤为宋山寺庙赐“”字匾,使宋山声名大振,不仅圣气“”人,更有皇恩浩荡。清乾隆时,法泉寺更名为

龙泉寺

。直到1948年,历经战乱的法泉寺仍保持完好风光,当时还有僧众449人,其中方丈11人。解放后,第四十八世和尚“果云”、“果祥”,第四十九世“祖善”相继还俗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奥陶纪石林

石林位于

湖北省宜昌

宜都市

潘家湾土家族乡境内,是国内发现最为完好,分布最为集中的奥陶纪石林景观。是以河谷风光、石林风光为基调,以自然文化、民俗文化为底蕴,融生态旅游、科普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石林包括神龟迎宾、悬崖栈道、石林松涛、石林迷宫、四十八门五个小景区。可谓“山青、水碧、石奇”,是一处集科普、寻古、探险、觅奇、揽胜的绝佳场所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四十八门为什么叫四十八门,而不叫四十七门或四十九门?四十八门玄就玄在它暗合六爻八卦,玄妙无比。在对面的渔洋河山坡上另一处石林景观中,还有一个四十八巷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讲到四十八门的来历,相传不知是哪朝哪代,曾经有一个风水先生,从此地经过,审视良久后,断定这里是一方风水宝地,就在此处搭建茅舍而居,一呆就是三年,久久不愿离去,后来无疾而终,临死前千嘱万托,要家人务必将他埋在此处,朝向要对着四十八巷。从此,便有无数风水先生和相卜高人,常来此潜心研究,细细揣摩

古潮音洞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古潮音洞位于宜都聂家河镇。由古潮音洞、渔洋河漂流、天河漂流和休闲度假山寨等部分组成。集巴楚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之精华,是旅游、度假、探险、觅奥之胜地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古潮音洞为大型石灰岩溶洞,距今约5亿3000万年,上下水旱两洞,洞洞相通,洞内厅壁挂满钟乳石,千姿百态。洞中有四奇:一奇:洞中的透明鱼为世所罕见。二奇:洞内祥云缭绕。三奇:洞内水声如潮。四奇:上下洞联通有铁梯。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古潮音洞内有擎天巨柱,高29米,围径37.8米,为国内所发现的岩溶洞穴中最大的石柱,被称之为“中华第一柱”,实属罕见

三峡湿地·杨守敬书院

三峡湿地·杨守敬书院(简称三峡湿地)位于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水交汇的宜都市境内的高坝洲库区,她西连巴蜀群山,东接江汉平原,北望中原大地,南通武陵余脉,系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的核心景观带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杨守敬书院作为三峡湿地---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配套的重要文化旅游项目,是镶嵌在三峡湿地---宜都天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内的一颗璀璨明珠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守敬书院由具有浓厚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千碑林、观海堂、勤成讲堂、诸贤祠、继贤厅、东瀛馆、清源阁、问江山房、一得居、四宝堂、邻苏草堂等主要建筑组成。守敬书院是

三峡

地区第一个书院式景区,建于2005年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杨守敬

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版本目录学家、收藏家。一生著述80多种,藏书40多万册,以《

水经注疏

》为代表,被世人称为“绝学。其出使日本时开创“

前卫派

”书法学派,被日本奉为“近代日本书道之祖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合江楼

江河交汇的城市较多,而以“合江”命名为亭和楼称谓者,合江之谓,世人共好。亭名合江者,全国有三。除鄂有宜都外,上有成都,下有衡阳。楼名合江者,粤有惠州。衡阳一亭,汇湘水蒸流;成都之亭,合郫检二江;惠州之楼,融东西枝江。而宜都的合江楼更以“泾渭分明、分界明晰”绝景而闻名。史料《大清一统志》记载,宜都“望江亭”位列全国三大名亭之首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据史料记载,望江亭建于唐代,距今有1300多年。期间历经了六个朝代,屡毁屡建,可谓“沧桑之亭。公元1300年曾被焚毁重建,公元1475年至1548年先后三修三毁。自古以来就有“乱世修塔、盛世建楼”的说法,宜都新建的合江楼,从长江乘船看楼共有5层,恢弘古典、雅致精髓。而从街面上看楼,楼有3层,精致典雅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民俗文化—宜都梆鼓

宜都

梆鼓俗称“梆鼓子”,

湖北

地方曲艺品种之一。宜都梆鼓源于鄂西的宜都,是在当地民间薅草锣的基础上,吸引了民间吹打之所长,逐步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新的曲艺品种,该市各地普遍流传,人民喜听乐唱。其中尤以王家畈、姚家店、红花套等地最为流行。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其演唱形式可一唱到底,也可唱中夹白,还可唱、白、表、数兼而有之,并可与乐答问或由乐队邦唱等,结构比较自由。梆鼓音乐最初属音曲体变奏板腔式,1973年以后才逐步向联曲体过渡,故曲牌不多。演出道具是将木梆和书鼓一并固定在直立的鼓架上,演员持大、小两个木棒敲梆鼓而表演,配唢呐、二胡、笛子、扬琴伴奏

地方特产—宜昌红茶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宜昌红茶简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据历史文献记载:宜红茶诞生于十九世纪中期。光绪年间,就大量出口,1876年,清政府与

英国

签订不平等条约《

烟台

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解放后,由于国门封闭,宜红茶出口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宜红茶才逐渐恢复出口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宜都宜红茶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黑油润,香气甜香高长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红艳明亮,

茶汤

有“冷后浑”现象,是我国条形红茶的代表之一。宜都宜红茶,产自长江与清江交汇的丘陵山区。这里山峰层叠绵延,种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十九世纪中叶,有茶商来到宜都开设茶庄,传授红茶制作技艺,拉开了宜都宜红茶百年兴盛的序幕。宜都宜红茶是宜红茶的典型代表,上世纪50-60年代,宜红、祁红、

滇红

并列为中国三大出口工夫红茶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梁山、宋山、古潮音洞、合江楼、奥陶纪石林、长江系列(宜都篇)


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把宜昌地区的茶叶列为

山南

茶之首。宜红茶条索紧细有毫,色泽乌润,香气甜纯,汤色红艳,滋味鲜醇,叶底红亮。高档茶的菜汤还会出现“冷后浑”现象。据

湖北

省《

慈利

国志》评还:“鹤峰帮者

西贡

品,其与宁都同为尚第一,中外驰名”由此可见,宜红茶很早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后序

宜都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长江清江环抱,巴楚文化交融,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之称

大美湖北、大美宜昌、大美宜都欢迎您!

关键词: 宜都 梁山 长江 宜都市 临江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