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浒的“平行江湖” 凡看过《水浒传》原著的人,不知对如下这个小片段熟悉否,咱先看下水浒原文,如下: 因去溪边净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以此向人说自家有天子福分。 这句是说谁?没错,就是《水浒传》中四大寇之一的江南方腊。 虽宋江在《水浒传》中,又是“星主” ,又被塞入“天书”,还能让天上掉下大石碣啥的,显得很玄幻,但跟方腊这气场一比,明显差一等级。那么这是为何?
只有一个答案:正史中的方腊起义,远比宋江起义“壮观” 得多。 这点恐怕都清楚,用“赵官家” 的话说就是:宋江最多是流寇一枚,方腊那才是妥妥的巨寇!且最终真正活捉方腊的人,是人家名将韩世忠。 而《水浒传》,却非要让“流寇宋江” 跟“巨寇方腊”,最后来番无差别级的擂台战,这不纯属是让宋江找虐吗。 因此施耐庵就必须要给宋江“增肥加码”。 先一竿子扎入宋仁宗年间,让洪太尉私放妖魔,随后又安排九天玄女,给宋江当教练……如此一番折腾后,这才能对等。 且,宋江在梁山排位时的“天降石碣” 这个桥段,明显含有方腊的“起义刻石”的影子——该刻石是在公元1988年出土,四面阴刻楷书铭文,是方腊起义的时间等。
而且,只要你足够细心和耐心便会发现,双方的许多重要将领(头领),甚至还能两两对应。 梁山的小李广花荣,对于方腊手下的小养由基庞万春。 梁山的花和尚鲁智深,对应方腊手下的宝光如来邓元觉。 梁山的公孙胜、樊瑞(名义上的师徒关系),则对应方腊手下的法师,包道乙和郑魔君这对师徒…… 所以,笔者严重怀疑《水浒传》,是一个“平行江湖” ,梁山集团和方腊集团是互为表里。 只不过最终,施耐庵安排这两个空间,进行了一次激烈碰撞罢了。 当然,这仅是笔者的笑谈。 毕竟对于朝廷来言,什么梁山和方腊,无非都是“贼” 罢了。
二、好汉为何偏爱梁山? 咱书归正传,接着谈《水浒传》。 梁山集团和方腊集团,最终碰撞的结果是没有赢家,都输了。 方腊虽被剿灭,却并不等于梁山的战力比方腊高。 因为宋江毕竟是被招安了,他这回征讨方腊,是代表着大宋的荣誉和利益啥的。 故而别的待遇,比如荣华富贵,只会口头许诺,绝不会给的。 但兵器、装备、粮草等等却是足足的。 这其实就等于,以一国之力征讨地方。 若还是未招安前,梁山集团是没法跟方腊集团对峙的。 不说别的,只一个后勤供给,就注定了梁山不可能久战,这是梁山的最大短板。 但方腊集团却并非如此,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国家体系,足以保证其后勤供给。 也就是说,在组织模式上,梁山集团跟方腊集团一比,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罢了。 如今问题也就来了:在水浒江湖中,为何只见到了各路好汉,都纷纷涌向草台班子的梁山,投奔宋江而去,却为何不搭理方腊呢? 其实对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只有三点原因,且都非常现实!
三、三点原因,都很现实 其一、地利之便。 所谓逐鹿中原!梁山在北方,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地区。 而南方,虽经过了东晋的开发等,但在北宋时期却不如中原发达。 直到南宋时期,南方才真正超越了中原。 人都很现实,是“经济动物” ,哪里发达就向哪里钻。 水浒好汉们不就是如此吗?如病尉迟孙立,他本来海南人,却最终跑到了登州。 同时公孙胜、石秀、杨雄等也是这样。 所以由于中原地区经济发达,自然人才就多。 故而,大部分有本事的好汉,都集中在北方中原地区活动。 也就是说,梁山占据了地利之便。 这便是为何,梁山好汉们虽只知道“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从来不事生产,却还能活得很滋润的原因——去抢!
如攻打祝家庄之前,宋江对晁盖说:打下来后,能够咱山寨三五年粮草。 这还仅是一个“庄” 的经济实力呢,并非一座城市!所以不是祝家庄得罪了梁山,而是梁山必须要干一票!而杨雄、石秀和时迁上梁山,无非送来一个出兵借口! 为何梁山每次出兵,都号称“沿途城镇秋毫无犯”?不是宋江不想干一票,而是沿途城镇都严阵以待,在自保,你不好打!若梁山真攻击了一座城镇,必会引发地震。如梁山攻打了高唐州,引来了呼延灼统兵征讨(朝廷第一次征讨),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同理,呼延灼兵败后为何不去南方投奔方腊?咱只谈地利之便你就会发现,以当时的交通和治安情况,再牛的好汉也要嘬牙花子——宋江杀阎婆惜后行走江湖的经历,已经说明了一切。 再说谁敢保证,沿途上只一个“十字坡” ?
其二:天时决定。 这个非常好理解。 北宋跟其他朝代不一样,不是因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而灭亡!这也是为何南宋,能得以延续的深层原因!因此皇上大哥具有号召力,被承认是“天子”。 这同时也是宋江,为何非要招安的原因。 所谓前有车后有辙,高俅征讨梁山时,那十大节度使,都是“宋江的前辈” ,却都因招安而高官得坐,享受到“金腰带”。 人是现实的,在这种环境下,选择招安的成功率,远比造反重来,要高得多!所以,宋江招降重量级好汉时,如呼延灼、关胜、卢俊义等,总宣称:梁山迟早要招安。 真以为是“好汉们义气相投” ?别闹了,大家都很先生,上干货! 再看方腊起义,放在历史坐标上分析,绝对是有进步意义的。 但在当时环境下,却显然不被主流认可!也跟这些活动在中原地区的好汉们的利益诉求,根本不搭界。 故而哪怕反对招安的鲁智深、武松等人,也没有因眼见无法阻拦宋江招安,而去投奔方腊!
其三:人和之力。 所谓人和之力,说直白些,便是对比宋江和方腊的号召力!方腊输得更惨! 先说宋江攻打祝家庄时,他被扈三娘追杀后,却“见天色晚了,急叫马麟先保护欧鹏出村口去。 宋江又教小喽啰筛锣,聚拢众好汉,且战且走。 宋江自拍马到处寻了看,只恐弟兄们迷了路。 ” 我们不开上帝视角,敢问这样的老大,是不是有号召力?须知人的情感倾向,是建立在对现实的观察和分析之上。 宋江刚逃过生死劫,却还这么在乎兄弟安危,就注定了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再看方腊,乌龙岭那里打得“爹妈都不认识了” , 阮小二、孟康、段景住、解珍、解宝,都阵亡在此,方腊集团也是岌岌可危。于是邓元觉奏道:“陛下不发救兵,臣僧无奈。 若是宋兵度岭之后,睦州焉能保守!” 左丞相娄敏中出班奏曰:“这乌龙岭关隘,亦是要紧去处。臣知御林军兵总有三万,可分一万跟国师去保守关隘。 乞我王圣鉴”。 方腊不听娄敏中之言,坚执不肯调拨御林军马去救乌龙岭。 方腊手握三万精兵,却选择了自保,不救乌龙岭!这样的老大,可有号召力?你若是水浒好汉,是愿意去梁山找宋江,还是来江南投奔方腊? 所以,为何水浒好汉都投奔宋江,却不搭理方腊?这三点现实的原因,就注定了这结果! 原文链接:无人的江湖|关注整站优化网 学习更多seo相关方法...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